行业资讯

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中的应用实践

2019-10-22 11:33:13 来源:中国供应链金融网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腾讯金融科技、联易融等多家单位发布《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白皮书(1.0版)》,详细阐述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产业规模及主要价值,着重分析了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价值,如何在实践中解决供应链金融的痛点。通过讲解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代表性案例,深入探讨了区块链未来在供应链金融场景的应用方向,和在应用落地过程中的难点与思考。


重点提要:

1.供应链金融实践中遇到的痛点

2.区块链如何赋能供应链金融?

3.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实践分析


来源/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

编辑/李菲,财资一家编辑整理

深度好文/6102字,阅读约需12分钟


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目标是为了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对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最终能够降低整个供应链运作成本,并通过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的协作,构筑银行、企业和供应链的互利共存、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融资便利性和低成本是产业生态繁荣的内驱力。目前供应链金融在国内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信息孤岛、核心企业的信任无法有效传递、融资难融资贵等诸多痛点。

而区块链以其数据难以篡改性、数据可溯源等技术特性,在融资的便利性与融资成本方面具有创新突破的潜力。区块链技术的特性与供应链金融的特性具有天然的匹配性。

供应链金融实践中遇到的痛点


随着供给侧改革和工业转型发展推进工作不断深入,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瓶颈逐渐凸显。为推动金融业提高服务能力,支持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国家各部委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供应链金融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然而在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

(1)供应链上存在信息孤岛

同一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ERP系统并不互通,导致企业间信息割裂,全链条信息难以融汇贯通。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企业的信息不透明意味着风控难度增大,对企业融资与金融机构渗透都是巨大的障碍。

(2)核心企业信用不能传递

信息孤岛问题导致上游供应商与核心企业的间接贸易信息不能得到证明,而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工具传递核心企业信用能力有限。银承准入条件比较高,商业汇票存在信用度低的问题,导致核心企业的信用只传递到一级供应商层级,不能在整条供应链上做到跨级传递。

(3)缺乏可信的贸易场景

在供应链场景下,核心企业为可信的贸易背景做背书,银行通常只服务核心企业及其一级供应商的融资需求。而供应链上的其他中小企业缺乏实力来证实自身的还款能力及贸易关系的存在,在现存的银行风控体系下,难以获得银行融资;相对地,银行也很难渗透入供应链进行获客和放款。整体来讲,可信的贸易场景只存在于核心企业及其一级供应商之间,缺乏丰富的可信贸易场景。

(4)履约风险无法有效控制

供应商与买方之间、融资方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支付和约定结算受限于各参与主体的契约精神和履约意愿,尤其是涉及多级供应商结算时,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存在资金挪用、恶意违约或操作风险。

(5)融资难融资贵

在目前赊销模式盛行的市场背景下,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往往存在较大资金缺口。但是,如果没有核心企业的背书,他们难以获得银行的优质贷款。而民间借贷利息成本往往很高,导致融资难融资贵现象突出。


区块链赋能供应链金融


如上所述,供应链金融的痛点问题包括如何保障交易真实性、化解高额的操作成本、提升市场覆盖率等。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恰好赶上区块链发展的风口,二者的结合成为目前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热点领域之一。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的运用,主要基于以下方面:基于加密数据的交易确权、基于存证的真实性证明、基于共享账本的信用拆解、基于智能合约的合约执行。最终,可以满足供应链上多元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与匹配,解决资金方对交易数据不信任的痛点。

(1)基于加密数据的交易确权

区块链应用对供应链的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不少行业的核心企业和一级供应商/经销商,具有较好的信息化水平,但链条上其他层级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都难以达到银行的数据标准。同时,如果链条上不同主体采用不同类型的信息管理系统时,信息传递缺乏一致性、连续性,容易形成信息孤岛,难以获得有效的数据进行风险判断及管理,也难以核实交易的真实性。可见,区块链应用的前提之一,是全链的信息化。

区块链在资产管理领域开始显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实现各类资产的确权、授权和交易监管的实时性。在网络环境下难以监管、保护的无形资产,区块链基于时间戳技术和难以篡改等特点,成为虚拟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方法。而对于有形资产,如存证、应收账款和数字智能资产,可以在虚拟环境下实现现实世界中的资产交易,例如对资产的授权和使用控制、产品溯源等应用。

区块链为供应链上各参与方实现动产权利的自动确认,形成难以篡改的权利账本,解决现有权利登记、权利实现中的痛点。以应收账款权利为例,通过核心企业ERP系统数据上链实现实时的数字化确权,避免了现实中确权的延时性,对于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实现确权凭证信息的分布式存储和传播,有助于提升市场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可容错性。二是可以不需要借助第三方机构进行交易背书或者担保验证,而只需要信任共同的算法就可以建立互信。三是可以将价值交换中的摩擦边界降到最低,在实现数据透明的前提下确保交易双方匿名性、保护个人隐私。

(2)基于存证的交易真实证明

交易真实性的证明要求记录在虚拟世界的债权信息中,必须保证虚拟信息与真实信息的一致性,这是开展金融服务、风险控制的基础。供应链金融需要确保参与人、交易结果、单证等是以真实的资产交易为基础的。交易真实性证明,采用人工的手段进行验证,存在成本高、效率低下等巨大不足。大型企业供应链在快速运作中,人工验证难以实施。解决供应链金融的核心问题之一,即交易的真实性问题,需要在虚拟环境下,从交易网络中动态实时取得各类信息,进行信息的“交叉验证”来检验交易真实性,成为供应链金融目前的关键技术之一。

信息交叉验证是通过算法来遍历并验证交易网络中的各级数据,其中各级数据包括:各节点的计算机系统、操作现场、社会信用系统(税务、电力部门等)等截取的数据,中间件、硬件(如GPS、RFID等)等获取的节点数据。验证的方式包括:1.链上交易节点数据遍历,检验链上交易数据的合理性;2.交易网络中数据遍历,验证数据的逻辑合理性;3.时序关系的数据遍历,验证数据的逻辑合理性。通过以上三重数据交叉验证,形成由点到线、再到网络的交易证明系统,可全面检验交易真实性,最终获得可信度极高的计算信用结果。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形成,涉及到主体、合同、交易等要素,其真实性的逻辑关系解释包括三点:一是主体的真实性,交易双方是真实、合法的主体;二是合同的真实性,即基础合同的真实、合法,如果签名、公章为伪造,则属虚假合同;三是交易的真实性,发生实质上的资产交易。如果合同是真实,但没有发生真实的交易,目的在于获取银行资金,则为虚假交易。

但是真实的合同,也可能产生虚假的应收账款。例如,虚开交易单证或虚报交易金额以获得更多的贷款,就是虚假的应收账款。所以,以应收账款为信用管理的最小单元,具有合理性。线下开展业务时,需要对主体身份进行确认、对合同进行确认、对交易进行验证等。但签章的真实性、单证的真实性等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是产生风险的环节。

通过区块链、物联网、互联网与供应链场景的结合,基于交易网络中实时动态取得的各类信息,多维度地印证数据,提高主体数据的可靠性,如:采购数据与物流数据匹配、库存数据与销售数据印证、核心企业数据与下游链条数据的可靠性,以降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流程摩擦。

(3)基于共享账本的信用拆解

供应链金融的目标是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全面覆盖,但目前大量的二级、三级等供应商/经销商的融资需求仍然难以得到满足。比如,某汽车制造商有十几万家供应商,但一级供应商只有100家,上游层层划分的十几万家供应商很难享受到供应链金融的服务。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供应链金融中只得到部分的缓解。

一般来说,一个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会聚集成百上千家中小供应商和经销商。区块链技术可以将核心企业的信用拆解后,通过共享账本传递给整个链条上的供应商及经销商。核心企业可在该区块链平台登记其与供应商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并将相关记账凭证逐级传递。该记账凭证的原始债务人就是核心企业,那么在银行或保理公司的融资场景中,原本需要去审核贸易背景的过程在平台就能一目了然。信用传递的问题可迎刃而解。

(4)基于智能合约的合约执行

智能合约为供应链金融业务执行提供自动化操作的工具,依托高效、准确、自动地执行合约,可缓解现实中合约执行难的问题。以物权融资为例,完成交货即可通过智能合约向银行发送支付指令,从而自动完成资金支付、清算和财务对账,提高业务运转效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为操作带来的潜在风险与损失。目前智能合约开发平台主要有:区块链智能合约系统(IBM)、Corda智能合约平台(R3联盟)、超级账本Hyperledger(Linux)、以太坊智能合约平台等。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实践分析


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已经着手将区块链应用于供应链金融领域。已有一批企业针对各类应用场景提出了相应的应用方案。其创新的步伐和内涵,不仅是对现有商业模式、交易流程的简单改造,更是结合行业痛点,大胆地在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资产、交易和法律等要素,构建新流程、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创新交易模式和信用模式等,部分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微企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例,微企链平台是联易融与腾讯共同合作,运用腾讯区块链技术打造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平台通过区块链连通供应链中的各方企业和金融机构,完整真实地记录资产(基于核心企业应付账款)的上链、流通、拆分和兑付。由于区块链上的数据经多方记录确认,不可篡改、不可抵赖、可以追溯,从而实现应收账款的拆分转让,并全部能够追溯至登记上链的初始资产。其中,在原始资产登记上链时,通过对供应商的应收账款进行审核校验与确权,确认贸易关系真实有效,以保证上链资产的真实可信,并实现核心企业对多级供应商的信用穿透。此外,平台还与多家金融机构进行合作,提升资金配置效率、支持小微企业基于供应链进行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深度盘活金融资源。

图 基于腾讯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基本模式


在实际操作中,将一级供应商(轮胎企业)与核心企业(某车企)之间的应收账款,通过资产网关进行全线上化电子审核,确保贸易背景真实性。核心企业对该笔应收账款进行确权后,进行数字化上链,形成数字债权凭证,后续可以将该凭证在微企链平台中进行拆分及转让。每一级供应商均可以按业务需要选择持有到期、融资卖出或转让来满足自己的资金诉求。

该平台具体价值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于小微企业。

①融资成本显著降低,秒级放款。通过该模式将可以显著改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由于授信基础并非基于供应商自身,而是基于核心企业,因此二级及多级供应商能够以更低的融资成本取金融服务。同时,通过引入过桥基金,小微企业可在常规融资渠道之外,选择秒级放款服务,优化体验。

②凭证上链便捷,可分拆转让。凭证上链流程全线上化,无需线下提交资料,真正实现无论“你在哪”都可受益于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普惠金融成果。数字债权凭证支持自由拆分,分享核心企业信用,无需提供多层贸易背景资料层层审核。

③移动端手机操作,可快速接入。供应商可支持全程微信小程序操作,注册即可加入,业务接入零成本,全线上化操作,无需面对面开户、提交纸质资料等繁琐流程。

二是对于核心企业。

①优化账期,改善现金流与负债表。通过微企链平台,供应商能够以更低成本进行融资,同时时效性大大增强,核心企业能够因此优化账期,减轻贸易谈判与兑付压力,改善自身的现金流与负债表。

②提升供应链效率,加强供应链管理。通过区块链链接多层供应商,以自身信用支持上游小微企业,帮助供应商顺利开展生产,扩大规模,体现社会责任。同时还可结合大数据能力,对上游企业进行画像,加强质量管控、风险防范等,优化供应链管理。

③低槛获得投资收益。节省研发成本,通过财务安排及集团金控公司参与供应链业务,提升企业盈利能力,获取无风险收益的同时,扶持供应链企业共同发展。

④在线确权,分享服务收益。线上注册及确权操作,无需线下繁琐盖章审批流程,可有效防止票据/合同造假,更可分享服务收益。资产到期仅需一次打款,依托腾讯财付通清算能力,无需层层清算。

三是对于金融机构。

①获取小微业务抓手,提升获客能力。新增业务来源及获客渠道,扩大业务规模,丰富对小微企业的数据画像,进而使风险更加透明可控,扶持实体经济,响应政策号召,赋能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②自主定价,提升收益。与传统业务相比,在保证资产高评级低风险的同时,对多级供应商享有更多自主定价权。提升业务收益。

③线上操作,无需复杂流程。业务开展无需自建平台,注册即可使用,无新增工作量与流程,全部业务采用线上操作无纸化办公,方便金融机构开展全国业务。


实践的难点与经验

技术层面

上链数据的隐私问题一直是值得研究的重点问题。区块链供应链金融项目涉及到交易信息、信用信息等敏感性商业信息,因此授信平台对数据隐私保护要求很高,数据存储必须有很强的防截获、防破解能力。另外,在区块链公有链中,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够获得完整的数据备份,所有交易数据都是公开和透明的,在很多场景下,对于商业机构而言,账户和交易信息是重要资产和商业机密,不希望公开地分享给同行。

在数据存储能力方面,由于区块链的数据只有追加没有移除,数据只会增加不会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块链对数据存储大小的需要也只能持续地增大,在处理企业数据时这一趋势增长更甚。同时,随着保理融资业务的不断扩大,对区块链平台的要求就更高,需要平台支持跨广域网环境下的多节点共识。

推广层面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的应用,是金融行业的一个创新。虽然目前市场对区块链技术已经有所认知,但真正落地有难度,这是因为加入区块链系统需要对原有业务系统进行改造,初期可能更大成本。客户对于新的技术应用需要一段适应期,短期内市场规模有限,市场潜力还需进一步挖掘。

区块链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方面前景看好,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不仅需要在技术上、法律上、监管上有所配套,同时需要包括政府、供应链各参与方及技术提供方等在内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和推动平台的建设,区块链标准的设立,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制订及信息的共享等,使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的应用既风险可控,又可达到支持实体经济和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目的,起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关资讯

立足“国家所需” 竭尽“光大所能” 光大银行以有力举措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作者:本报记者 孟扬 见习记者 张冰洁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召开...

聚焦金融科技如何助力长三角地区经济复苏,华瑞金融科技沙龙首期成功举办

6月11日下午,由上海华瑞银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华瑞金融科技沙龙”系列沙龙(...

平安银行蔡新发:“AI+T+OFFLINE”新模式 为新市民提供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文 | 记者 陈美琪来源 |《贸易金融》杂志 2022年4月刊—访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 蔡新发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 蔡新发前不久,银保监...

【科法斯】重磅!《2022中国企业付款调查》出炉

“科法斯发布2022年中国企业付款调查报告:部分行业的逾期付款时间延长,信用风险上升”根据科法斯发布的《2022年中国企业付款调查》[1],2...